中山陵旅游景點介紹之概況,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,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,西鄰明孝陵,東毗靈谷寺,傍山而筑,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,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,氣勢宏偉。中山陵坐北朝南,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,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筑,建有三道拱門,門楣上刻有“民族,民權(quán),民生”橫額。祭堂內(nèi)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,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《建國大綱》全文。
1925年3月12日,孫中山在北京逝世,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愿,靈柩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內(nèi),并決定在南京鐘山修建他的陵墓。自1926年春動工,至1929年夏建成。
陵墓設(shè)計
在選址、圈地的同時,懸獎?wù)髑罅昴乖O(shè)計圖案的工作也在積極進行。1925年,葬事籌備委員會確定獎金總額為5000元。之后,由孫科及主持工程的常務(wù)委員宋子文的代表赫門起草《陵墓懸獎?wù)髑髨D案條例》,在葬事籌備委員會議上通過,原定8月31日截止,為期3個半月,后來因海外應(yīng)征者要求延期而延至9月15日截止。共收到應(yīng)征圖案四十余份,全部陳列于上海大洲公司三樓,由葬事籌備處敦請評判顧問到陳列室閱覽評判。
呂彥直設(shè)計的圖案,平面呈警鐘形,寓有“喚起民眾”之意,祭堂外觀形式給人以莊嚴(yán)肅穆之感,整個建筑樸實堅固,合于中國觀念,而又糅合西方建筑精神,融匯了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的精華,符合孫中山的氣概和精神。呂彥直設(shè)計的中山陵墓圖案,融匯中國古代建筑,諸如斗拱、檐椽、券門、歇山式屋頂?shù)让褡屣L(fēng)格,同時又吸取西方建筑,如靈堂重檐歇山式四角堡壘式方屋,既莊嚴(yán)簡樸,又別創(chuàng)新格。特別是其全局平面圖呈一警鐘形,因而受到評選者的一致推崇。中山陵的建筑剔除古代帝陵的神道石刻,保留了“牌坊”、“陵門”、“碑亭”、“祭堂”、“墓室”。墓室在祭堂之后,與祭堂相通,人可由祭堂入墓室瞻仰。為了表彰呂彥直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貢獻,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通過決議,決定在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內(nèi)為呂彥直建紀(jì)念碑,地位、大小與奠基石相同。此碑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,上部為呂彥直半身遺像,下部刻于右任所書的碑文:“總理陵墓建筑師呂彥直監(jiān)理陵工積勞病故,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議決,立石紀(jì)念?!?/p>
主體建筑:
牌坊、墓道、陵門、碑亭、祭堂和墓室等。從空中往下看,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“自由鐘”。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,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,而陵墓頂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頂,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,廣場南端的鼎臺(現(xiàn)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)為大鐘的鐘紐,“鼎”在古代是權(quán)力的象征,因此整個大鐘乃含“喚起民眾,以建民國”之意。孫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,擺動的手勢好像正在發(fā)表關(guān)系國家命運的演說。中山路是原來的迎柩大道,是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下時走過的路,也是南京第一條柏油馬路,1926年動工,1929年完成。當(dāng)時,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征集陵墓設(shè)計方案。結(jié)果,建筑師呂彥直設(shè)計的“自由鐘”式圖案榮獲首獎。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筑師。這組建筑,在型體組合、色彩運用、材料表現(xiàn)和細部處理上,都取得很好的效果,色調(diào)和諧,從而更增強了莊嚴(yán)的氣氛。
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,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“博愛”兩個金字。牌坊這類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的?!安邸眱勺终c出了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。前行為陵門,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,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“天下為公”四個大字。最高的平臺有華表兩座,后為祭堂。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,逼真生動,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杰作。堂后有墓門二重,兩扇前門用銅制成,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。上有中山先生手書“浩氣長存”橫額。二重門為獨扇銅制,門上鐫有“孫中山先生之墓”石刻。進門為圓形墓室,中央是長形墓穴,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,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臥像。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。
陵園建筑:
為迎孫中山靈柩,從南京下關(guān)碼頭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,名“中山路”(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、中山路和中山東路)。靈柩所過之處都以“中山”、“逸仙”命名,以示紀(jì)念。(中山碼頭,中山橋,中山北路,中山路,中山東路,逸仙橋,中山門,陵園路)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巖牌坊,上有孫中山手書的“博愛”兩個金字。
從空中往下看,中山陵像一座平臥的“自由鐘”。山下孫中山銅像是鐘的尖頂,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,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,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。含“喚起民眾,以建民國”之意。
紀(jì)念碑
再進為碑亭,碑亭平面近似方形,碑石上刻著由當(dāng)時國民政府主席、行政院長、國民黨內(nèi)四大書法家之一譚延闿。手書的“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中山于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”的鎏金大字。字為顏體。臺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。最高的平臺有華表兩座,后為祭堂。祭堂為中山陵主體建筑,處在山頂最高峰,融中西建筑風(fēng)格于一體,祭堂南面三座拱門為鏤花紫銅雙扉,門額上分別刻有:民主、民權(quán)、民生。中門上嵌有孫中山手書“天地正氣”直額。
祭堂
祭堂中央供奉孫中山坐像,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在法國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,底座鐫刻六幅浮雕,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。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孫中山手書的遺著《國民政府建國大綱》。堂后有墓門二重,兩扇前門用銅制成,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。上有孫中山手書“浩氣長存”橫額。二重門為獨扇銅制,門上鐫有“孫中山之墓”石刻。殿堂四周有反映孫中山革命事跡的浮雕。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孫中山手書的遺著《建國大綱》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《總理遺囑》,穹頂上繪有巨幅國民黨黨徽。堂后有墓門二重,兩扇前門用銅制成,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。
中山坐像
進門為圓形墓室,頂部用彩色馬賽克鑲嵌成國民黨黨徽,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鋪砌。中央是長形墓穴,上面是孫中山漢白玉臥像,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遺體形象雕刻的。下面安葬著孫中山的遺體。用一具美國制造的銅棺盛殮。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。瞻仰者可在圓形墓室內(nèi)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臥像。
整個墓區(qū)平面如鐸形,取“木鐸警世”之意。鐘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,廣場南端的鼎臺(現(xiàn)改為孫中山的立像)為鐘紐,鐘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?!岸Α痹诠糯菣?quán)力的象征,因此整個大鐘乃含“喚起民眾,以建民國”之意。陵坐北朝南,傍山而筑,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,依次為廣場、石坊、墓道、陵門、碑亭、祭堂、墓室。整個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,青色象征青天,也符合中華民國國旗的顏色——青天白日滿地紅。青天象征中華民族光明磊落、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。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,以此來顯示孫中山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。
中山臥像
中山陵兩側(cè),長眠著近代民主革命時期的一些風(fēng)云人物,如孫中山的親密戰(zhàn)友和國民黨政要等。1928年,國民政府決定在中山陵東側(cè)的靈谷寺址改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,增建牌坊、紀(jì)念堂及紀(jì)念塔。在由靈谷寺無梁殿改建的紀(jì)念堂內(nèi),鐫刻著北伐、抗日諸役陣亡將士姓名軍銜。鐘山北麓,還有座莊嚴(yán)肅穆的航空烈士公墓,墓碑上刻著為抗日而捐軀的中、美、蘇等國烈士姓名。
開放時間
08:30-17:00(中山陵景區(qū)平日每周一閉館,法定節(jié)假日周一照常開放)
地址
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門外石象路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