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孤山又名小姑山,位于安徽省宿松縣城東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,南與江西省彭澤縣僅一江之隔,西南與廬山隔江相望 ,是萬里長江的絕勝,江上第一奇景,被益為長江絕島與彭澤縣的龍宮洞、湖口的石鐘山、鄱陽湖的大孤山(鞋山)相距只幾十里。小孤山,原是長江中一座石嶼,開始形成于第四紀冰川時期。相傳大禹治水,至此刻石記功,秦始皇東巡,勒中流砥柱于石上。小孤山以其獨立無依而得名。山形似古代婦女上的發(fā)髻,山體奇特秀美,東看一支筆,西望太師椅,南觀如撞鐘,北觀嘯天龍。
小孤山山周里許,高達一百余米。山上竹木郁郁蔥蔥,山下江水滔滔滾滾。海潮至此,不復而上,故有“海門第一關(guān)”之稱 。小孤山地形險要,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。南宋后在此設(shè)過烽火臺和炮臺,元代紅巾軍與余闕,明代朱元璋與陳友諒,王守仁與朱宸濠,清彭玉麟與太平軍,均在此地對壘交鋒,遂有"安慶門戶“楚塞吳關(guān)”之稱。
小孤山座落在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(zhèn)境內(nèi),方圓一里,秀峰獨立于江心,被譽為“長江絕島”,素有“海門天柱”之稱。此山高八十六米,因形如古代婦女頭上發(fā)髻,舊稱髻山。小孤山形體獨特,乘舟行于江中,隨船身移動,可見山貌漸變。鄉(xiāng)人云:“南望一枝筆,西看似懸鐘,東看太師椅,北望嘯天龍。”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贊曰:“姿態(tài)萬變,信造化之尤物也?!?br />
相傳,小孤山是一位名叫小姑的美麗少女化身,她與彭郎相愛,但終難成眷屬,于是投江殉情,死后化作秀資超然的“小孤山”,又名“小姑山”。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,遂化成石磯,立于江邊,即“彭浪磯”,亦名“彭郎磯”。山頂有“梳妝亭”,亭臺典雅,六角兩層,傳為小姑梳妝處。如今可見小孤山南岸與彭浪磯相對峙,江流湍激如沸,海潮至此不得上,故山有“海門第一關(guān)”之稱,為橫鎖長江的“楚塞吳關(guān)”。
小孤山,無處不景,無景不奇;廟宇亭臺,層次分明。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啟秀寺,她座落于半山腰,青瓦紅墻,寺內(nèi)祀奉著小姑娘娘像,民稱“小姑廟”。小姑廟歷來香客眾多,香火鼎盛。山旁有龍角石,臨江陡峭;山中有龍耳洞,冬暖夏涼,深不可測;山頂有龍口,勢若仰天長嘯。還有一天門、龍眼石、瓊崖滴翠、彌陀閣、海神龕、天妃殿、界潮祠、碧云梯、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眾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。這些諸多古跡勝景為神話般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(huán)。明代謝縉有詩贊曰:“半空巖石架高臺,過客登臨此處來。佩玉尚聞仙子去,乘鸞疑見女郎回。澄江秋水明妝鏡,絕頂云鬢綰髻堆。一望東南形勝闊,何須海上問蓬萊!”
開放時間
全天
地址
安徽宿松縣復興鎮(zhèn)長江之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