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平鯉魚
和平鯉魚是養(yǎng)在稻田里的,在邵武已有幾百的歷史。每年春季插秧后,將鯉魚苗放入稻田,秋天稻谷成熟前排水旱田時即可收獲成魚。由于鯉魚是吃昆蟲、稻花長大的,肉質(zhì)特別鮮嫩,以其做的“稻花鯉魚”成為邵武的一道名菜。
和平游漿豆腐
制作豆腐用石膏或鹵水點聚,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。而和平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游漿豆腐卻是用酵母凝聚豆腐,不用石膏或鹵水點聚。用游漿水豆腐加工成油炸豆腐、黃豆腐、豆腐乳等,韌性好,鮮嫩可口,是純綠色食品。
腳跟糍
腳跟糍狀如腳跟,色金黃,味香,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。
具體做法是,選上好粳米與秈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,浸泡后磨成米漿。之后將沉淀的米漿放入熱鍋內(nèi)攪拌成半熟狀起鍋。在攪拌過程中,要邊攪拌,邊倒入適量的天然堿水。當?shù)厝藢⒏缓瑝A的植物燒成灰,放水浸泡,過濾出天然堿水,供做腳跟糍之用。接著將半熟的米漿團搓成條,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圓餅狀,捏成周邊微上翹、中間凹的橢圓薄片,如同用腳跟擠壓而成一般。再將5至6片薄片疊成躉,放入籠屜用旺火蒸。蒸時腳跟糍上面要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。出籠的腳跟糍油光發(fā)亮,遠遠就能聞到一股清香,令人陡生食欲。
吃時,一碗腳跟糍上要放一塊米粉肉,蘸辣醬食之。米粉肉鮮美、油而不膩,一口下去滿嘴生香;腳跟糍辣香交融,令人滿口生津。
包糍
春社,邵武農(nóng)村家家戶戶都要包“社糍”,又名“包糍”,狀似水餃,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,而是用大米和“水曲”做成的。
具體做法是,取粳米、秈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,再摻入大量野外采摘來的一種叫“水曲”的小草磨漿。漿磨好后,入鍋熬至半熟起鍋,在案板上搓揉成質(zhì)地均勻的米團,之后將大米漿團分成若干一個半鵪鶉蛋大小的小米漿團,捏成薄皮,包上餡,上籠屜蒸熟后便可以食用,故又有人稱其為“米餃”。春社這天的包糍餡是非常講究的,要用上好的冬筍、熏肉、熏豆干、芋頭、香菇、蔥等做餡,蒸出來的包糍,油而不膩,一口下去滿嘴生香,令人食欲大開。
包糍不僅味美,色如碧玉,而且還是一道藥膳。因為米漿里添加的“水曲”,正式學名叫“鼠麴草”,甘平無毒,功能健胃和中,祛痰止咳,并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。包糍還有一種作用:春社吃了“包糍”,竹筍稱為“春筍”,不可亂挖;在社日之前竹筍稱為冬筍,大家可以挖。這無形中保護了毛竹的生長繁衍。
吃社糍這一風俗一直保留下來,至今在邵武市區(qū)天天可以吃到包糍,包糍成了邵武的特色小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