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寨溝藏式餐飲
九寨溝藏胞從古至今居住在高寒地區(qū),形成了與其它兄弟民族迥然不同的飽含習慣。藏族人民對自己的傳統(tǒng)食品和食俗,猶如對待風俗一樣,懷著渾厚的感情。游人在貪圖這兒秀麗山川的同時,若是再吃一口香甜的糌粑,品濃釅的酥油茶,喝一杯醇香的青稞酒,嘗嘗地道的地方菜肴,定會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,獲得從未有過的享受。
糌粑
糌粑是藏胞的主要食品,形似內(nèi)地的炒面,可分為青稞、豌豆、燕麥糌粑等。藏胞無論下地勞動,上山放牧,出門旅行,都要隨身攜帶糌粑。吃時,往碗里倒些糌粑,加少量的酥油,沖茶水食用。糌粑攜帶方便,又是熟食,在地廣人稀、燃料缺乏的地方,的確是一種物美價廉實用方便的快餐食品。糌粑的做法是:選好青稞、豌豆或燕麥,淘洗凈,晾干,炒熟,磨成面粉即可。吃時還可放入奶渣或白糖,用適量茶水或青稞酒調(diào)好,然后用中指按逆時針方向反復攪拌均勻,再用手捏成團狀,吃時也用手往嘴里送。
酥油茶
在九寨溝藏胞家中,酥油茶壺從早到晚都煨在火塘上面,任何時候,都可以喝到又香又熱的酥油茶。酥油茶營養(yǎng)豐富,香醇可口,并有提神、滋補作用,深為藏族群眾所喜愛。其制法是:在濃茶中放入適量的酥油和食鹽(有奶汁、雞蛋、核桃更佳),置于特制木桶內(nèi)反復攪拌融合而成。將打好的酥油茶倒入壺內(nèi)加熱1分鐘即可飲用,切忌煮沸。
奶制品
九寨溝一帶群眾習慣養(yǎng)奶牛,牛奶很豐富。從春至秋,鮮奶源源不斷流入牧民家的奶桶內(nèi),人們用它制作出多種多樣的奶制品,日常食用的主要有奶酪、奶渣、奶皮、酥油和酸奶。奶酪是用提取過酥油的奶水加熱、發(fā)酵,擠出水分制成的。把奶酪裝入毛布口袋里,進一步擠壓去掉水分,攤干曬干,即為奶渣。將鮮奶盛在鍋里,用文火慢慢地熬煮,奶的表面即可漸漸凝成味捍可口的奶皮。提取酥油的方法是:先將鮮牛奶稍微加熱,倒入一個1米多高的木桶里,桶里有個像活塞一樣與木桶內(nèi)壁間的尺寸相等的木杵,可以在桶內(nèi)上下滑動。鮮牛奶倒入酥油桶后,用力上下抽動木杵上千次后,牛奶就分離成奶油和奶水,黃色或白色脂肪質(zhì)自動漂到表面,然后把這些油脂撈出,揉成團狀,放入清水冷卻,就成了塊狀酥油。
酸奶的制法是:將牛奶煮沸,倒入木桶,加少量的舊酸奶作發(fā)酵劑,溫度在30攝氏度至40 氏度之間,使乳酸菌大量繁殖,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。隨著乳酸酸度的不斷增加,牛奶中的酪蛋白開始沉淀,凝結成像嫩豆腐一樣的塊狀,并產(chǎn)生一種芳香的氣味,這就是酸奶。
酸菜
到藏胞家作客,一般都要請你吃酸菜湯。酸菜不僅味道好,還可以調(diào)節(jié)口味,增大食欲,增加胃酸的分泌,起有條有理消化的作用。除此而外,吃酸菜還可以有條有理多排汗,有的人吃過便汗流浹背,可防治感冒。
酸菜的做法很簡單,把一般的蔬菜葉煮到快熟時,取出冷卻,然后裝入壇子或木桶里,再加一點冷水,密封好放在陰涼處,大約一星期左右就成酸菜了。藏胞們一般在春暖花開時開始忙于做酸菜,夏秋季做得最多。
青稞酒
青稞酒色微黃,酸中帶甜,有“藏式啤酒”之稱,是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,也是歡度節(jié)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。按照藏族習俗,客人來了,豪爽熱情的藏胞要端起青稞酒壺,斟三碗敬獻客人:前兩碗酒,客人按自己的酒量,可喝完,也可剩一點,但不能一點也不喝,第三碗斟滿后則要一飲而盡,以示尊重。藏族同胞勸酒時,經(jīng)常要唱酒歌,歌詞豐富多彩,曲調(diào)優(yōu)美動人。
青稞酒的制作很簡單,先將青稞洗凈煮熟,待溫度稍微下降后,趁熱拌上酒曲裝入罐內(nèi)或木桶里,封閉起來,使其發(fā)酵。夏天只需兩三天,冬日經(jīng)過六七天,注入涼水,將容器蓋好,再悶一二天,青稞酒就釀成了。
素燒如意
如意菜即蕨菜,因其狀若一柄綠瑩瑩的古代如意而得名。國外把它列為健康食品,稱為“山菜之王”。有祛風濕的功效,并能治療高血壓、頭昏失眠及脫肛等癥。
制作素燒如意,先將鹽漬過的蕨菜切成兩厘米長節(jié),用菜油急炒,然后加入精鹽、蒜片、豆油等燒熟即可。